喜鳳今年32歲,有位交往不到一年的男友,這是她自大學以來的第6任。
剛通完電話,喜鳳身心俱疲,累到連哭的力氣都沒有。又要分手了,理由大多是「妳太好了,我配不上妳。」
她很困惑已經這麼努力了,奈何大家都一個個離去。最初,這些男人都是被她的獨立與努力給打動,為何又因為她很努力都要走?
沒人開得了口把真相告訴她,其實她的努力少了底氣,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每段感情的開頭,她都對自己發誓要花十二萬分努力經營感情、守護愛情,於是自作主張地做了很多付出,像是買情侶裝、上浪漫餐館、做愛心便當、精心策劃旅遊。對喜鳳來說,執行當下感覺到的不大像是幸福,而是自豪。她自豪經營了一個令人稱羨又完美的愛情,對方肯定要感動到天花亂墜。於是,她期待著對方的感動,而對方也配合投以攢許、眼淚、甜言蜜語作為回報。這一場場的勝利感支持著喜鳳,讓她持續沈迷於經營完美感情的事業裡,壓根沒察覺到愛情早已淡去,唯有剩下自己頒給自己的勳章。
又分手了,喜鳳也徹底垮了,席捲而來的是宛若海嘯般的恐懼。
我問她,「不完美會怎樣嗎?」
喜鳳不只在愛情裡追求完美,在所有角色裡都是,她企圖不讓任何人挑出一絲毛病,因為她害怕一但不完美就沒人願意接受她。我聞出她的疲憊和沮喪,光是這層同理就足以讓她聲淚俱下,好似腐敗的樑柱讓屋頂瞬間崩塌。
探究到底,喜鳳渴望的其實是一種完整感,不是完美感。追求完美是為了填補內心的不完整,豈料越補越大洞,引發了更多產生不完整感的事件。
為什麼我們會著迷於填補「不完整」使之完整呢?看看下方兩張圖,有沒有感覺到一絲的衝動想要補上一筆呢?或是在心裡把自認為完整的樣子照映出來?


蔡氏效應(The Zeigarnik Effect)
心理學家Kurt Lewin在一次的用餐經驗中發現,有位記憶超群的服務生可以不用抄寫記下所有人的餐點並且出餐毫無差池,但卻在完成服務後連客人坐哪裡都不記得。這項觀察讓Dr. Lewin的學生Bluma Zeigarnik產生好奇,於是針對「未盡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與「記憶」進行研究,驚人發現任務被刻意被中斷的組別,在事後回想任務細節的準確度,較完成任務組別高出90%。Dr. Zeigarnik認為人們對於未盡事宜有想完成的渴望,使得任務細節盤旋在記憶裡不得遺忘。
也許,蔡式效應正在你我生活裡干擾著。像是:來不及說出口的道歉或感謝,某位至親就突然離開; 沒機會問清楚分手的理由,曾經的舊愛已切斷所有聯繫管道; 渴望聽到小時候經常對你暴力相向的父母說他們其實是愛你的…等。就像一部開放式結局的電影讓人感到很不滿足,曲終人散還在腦補各種情節好讓它可以安安靜靜地句點。
回到喜鳳,她人生裡的未盡事宜就像一顆顆不完整的葡萄串掛在心裏,不知如何是好的她,只好把精力放在完美身上就沒有空去直視不完整了。無奈,再怎麼逃,這串不完整的葡萄仍會在人生道路上的某一處,大到無法視而不見。
透過完形理論了解完整的意涵
接下要講的部分有些抽象,我盡可能用生活實例來說明。
完形理論的「完形」顧名思義就是完整形狀,其核心哲思即「完整」(wholeness)。因此,我認為從這個理論的角度理解「完整」是再好不過了。這裡講的完整是指一個人「全部經驗的融合」,而經驗的產生來自每分每秒個體與環境的接觸,這麼說來就是指一切與個體有關的人事物。為什麼強調是全部經驗的「融合」(integration)呢?因為我們的經驗都不是獨立的,所有經驗之間都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比如說,喜鳳的爸爸在她小時候要求相當嚴格,在學校要考第一,在家要照顧好妹妹,否則就是一陣懲處和言語羞辱,喜鳳漸漸以為只要做到完美就能得到爸爸的喜愛。長大後便把這模式套入所有情境中,她認為只要做到完美大家就都會喜歡她,但每次只要有人不贊同,便加深自己還不夠完美的認定。這些事件看似獨立,其實都互有牽扯。因此,完形治療師不會只看個案的某次經驗,而是全部經驗的融合,進而帶領個案看見更多面向的自己,而不是某一特定經驗裡的自己。
在探討「全部經驗的融合」過程中就會逐步看見個案的未盡事宜,因為未盡事宜會阻擋經驗的融合,以至於有不完整的感覺。這裡我另舉一個生活實例,大家試著想像一下,在一個沒人打擾的週末,你本來計劃好要打掃環境、洗一整週的髒衣服、買外賣看Netfix。豈料,家事做到一半就被突然登門拜訪的親友給打斷,雖然相談甚歡,但廁所還沒清、衣服還沒洗、想看的劇也泡湯了,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就整個癱軟,什麼都不想做。這些未完成事宜阻礙了情緒與思緒調和,雖然什麼都不想做,卻又一直在掙扎想著要不要現在做?還是明天做?你感到很煩,甚至還怪親友沒禮貌,要拜訪都不先講。這一天對你而言,感覺上是不完整的。若要讓完整感回來,要不就是完成原本預定要完成的待辦清單,要不就是調整心理狀態接受把尚未完成的事情延後處理,並重新看待親友的突然拜訪其實賦予人際關係另一種完整感。可惜人生有很多事情並非這麼單純,我們往往被時間推著走,以至於來不及、不願意、沒發現、或是逃避處理那些不完整的事情,積累下來便成了心頭上的疙瘩。
當追求完美而筋疲力竭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檢視一下,我們到底試圖掩蓋哪些不完整?
一昧追求完美是一步步陷入不完整的詭計,唯有完整才是完美地活著!
♥ 若您覺得文章內容還行,歡迎轉發,但請標註出處及作者等相關信息,勿直接引用。
♥ 追蹤倪丹FB: https://www.facebook.com/nidanyeh/ (整修中,暫時關閉)